21日,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市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设置布放我国首个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这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我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5月13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实施6项蓝碳系列技术规程,对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三类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作出规范,用于指导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业务工作。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海洋领域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海洋产业稳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4月11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大湾区生态基金”)在深圳市宝安区成立。据悉,该基金将在海洋产业园、海洋生态公园、海洋工程中心建设,海洋重大问题研究,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社会资金支持和服务。
4月14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属有关单位、地方海洋预报机构,共同开展2023年海洋灾害预警报应急演练,旨在模拟测试海洋灾害应急期间海洋观测、数据传输、海洋灾害预警报制作、研判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全流程链条是否通畅。
4月22日是第五十四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