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行业标准《海洋生态分类》(送审稿)线上审查会,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区。
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
11月23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EM-ODnet)联合召开“中国-欧盟海洋数据网络伙伴关系合作”项目总结大会,发布共享数据和联合研究成果,绘制中欧海洋数据和信息持续共享合作路线图,中欧跨区域海洋数据网络伙伴关系合作机制全面建成。
11月24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发展韧性彰显。
2022年11月23-24日,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及项目评审会议召开。经过57名专家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23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海洋科学技术工程类共有10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现将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
近日,《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这是南京首次发布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分析了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存在问题,以及蓝色经济(可持续的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提出了“一城市、一高地、一平台”的海洋经济远景发展定位,并针对实施路径提出具体要求。
近日,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极地多圈层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冰雷达数据成像算法,解决了现有算法中普遍存在的成像结果空间相关性偏低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地球和遥感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印发《青岛市海洋及相关产业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框架》)。青岛是全国省市中第一个搭建海洋及相关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的城市,该举措将为从事海洋及相关产业的建设者选用所需标准、掌握标准现状和发展趋向提供信息。青岛海洋经济从业者有了查标、选标、用标“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