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完成大亚湾造礁石珊瑚分布区生物生态调查。此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水文水质、沉积物以及生物生态等要素调查,其中生物生态调查又包含珊瑚礁生物(多毛类)、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据悉,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目前已基本具备投用条件,力争年底正式投产。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出台了《舟山市海洋科技创新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石化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四大区域性科创高地建设。
近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中国外文局)座谈交流,双方确定了未来合作重点,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科学家在北极中全新世海冰融化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全新世增强的河流热能排放入海促进北冰洋海冰融化”为题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9月17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深圳站)在深圳大鹏七星湾举行。据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第六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在全国20多个城市、1000多个家庭(团队)志愿点同时举行,100多个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有400多个单位、数十万志愿者参加,形成一道展现中国海洋公益活动特色的靓丽风景。
近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国际上首个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简化方法,并采用该方法首次完成了国家级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核算。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于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恶化,已波及全球近三分之二的海域。扩大并有效地管理目前的海洋保护地网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一条古老的有颌鱼化石身上发现了一颗有3.8亿年历史的心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心脏,以及一个单独的胃、肠和肝脏。9月1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表明,在4.192亿年前至3.589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繁盛起来、现已灭绝的这种肢节动物体内器官的位置,与现代鲨鱼具有相似的解剖学结构,为研究人类自身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