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水质整体持续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用海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浩瀚海洋蕴藏的机遇正日益显现。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8%、15.9%。有关专家表示,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海洋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EMODnet)联合召开“中国-欧盟海洋数据网络伙伴关系”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双方交流合作成果,探讨机遇挑战,共商海洋数据合作前景。中国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欧盟海洋与渔业总司总司长维特切娃,以及中国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中国驻欧盟使团、欧盟驻中国使团项目官员参加会议。
近日,由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长沙检验处检验的浙江南麂列岛海洋监察管理船“中国海监7009”顺利交付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该船将服务南麂列岛保护区。
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邀请中山大学、天津大学相关专家,围绕“海浪与海气相互作用”主题在天津开展学术交流,旨在促进科学研究对观测技术的引领和二者的交叉融合。
5月10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资源保护研究院与安提瓜和巴布达蓝色经济部召开了海洋空间规划推动蓝色产业合作研讨会,双方项目组成员就规划编制、技术培训、海底底质类型和海水叶绿素浓度分布联合研究进行了交流。
5月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船舶与海洋技术-海底地震仪主动源探测技术导则》,这是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各国海底地震仪技术性能的提高和数据格式的统一,有效促进不同国家在海底资源调查、开发、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破解当前人类发展面临困境、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创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历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近日,“向阳红01”船完成“西印度洋海洋底质和底栖生物调查航次”任务,返回海南三亚南山码头。本航次任务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组织,历经74天,航程12703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