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下,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近20年保持在9%左右。
初步核算,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700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的4.2%、35.8%和60.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提升中心在海洋生态修复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4月上旬,北海监测中心特邀中国海洋大学唐学玺教授和曾晓起教授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第二期海洋生态修复专家讲座。本次讲座同样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扩展到北海局属5个中心站,共计约170多人参与学习。
5月1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向阳红06”船顺利抵达太平洋调查区。5月2日上午,随着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启动运行,万米绞车平稳下放,取样器缓缓入水,“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太平洋航次的海上调查作业正式开始。
2020年4月28日,海洋一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项目“基于陆海统筹的多重人类活动对山东海湾生态系统的协同影响及适应性调控机制”项目阶段性工作进展专家咨询会在青岛召开。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单位的海岸带调查、海水养殖、物理海洋、海洋生态环境、海域管理等领域专家出席了会议。我所科技处副处长王永刚,项目负责人石洪华博士以及部分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采取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发布了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并就去年我国海洋灾害特点、海平面上升原因以及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解读。
上周,海洋领域发生了不少大事。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公布;自然资源部发布《海上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等8项行业标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测得海洋热通量数据,系国际首次;我国迄今最大造船出口订单诞生,超200亿;我国首套10兆瓦海上风电叶片发运;《广东省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