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民政部发布《关于公布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的公告》。公告公布了三峙仔、金银东岛等25个岛礁标准名称,以及中建西海底峡谷群、中建南海底峡谷群等55个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4月10日, 主题为“心之海洋,梦之云端,共谋海洋信息发展”的2020海洋信息国际论坛通过网络视频方式举办。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国内外学者跨越国界、跨越时差齐聚云端,进行了41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国际海洋信息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0日发表的最新研究论文,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称,全球海平面在不到400年的时间里明显上升了12米至14米,其原因是大约14650年前,欧亚冰盖局部发生崩塌所导致。
光明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杨舒 21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这一主题,4月20日至26日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启。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主题宣传活动与往年不同,将主要以网络线上活动的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传。各地将加强与网络新媒体和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联合,推介内容科学健康,兼具时代性、艺术性的优秀科普宣传作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近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济南签署《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制约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内陆苦咸水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
4月7日至13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组织对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龙湾二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以下简称《处理方案》)备案事宜进行初核。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向阳红18”船圆满完成2020年中国近海综合开放春季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本航次历时12天,在北黄海和渤海重点海域,完成了多学科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
4月10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相关技术人员组织浮标维护单位,将海洋多参数在线自动连续监测1号浮标重新投放到厦门同安湾附近海域。目前浮标数据传输良好、监测数据测试正常,可继续为厦门海域赤潮预警与防范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日前,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的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放射化学实验室核技术扩项项目竣工验收并运行,开启了南海区放射性检测与评价、核与同位素技术应用研究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