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济南签署《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制约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内陆苦咸水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
4月7日至13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组织对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龙湾二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以下简称《处理方案》)备案事宜进行初核。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向阳红18”船圆满完成2020年中国近海综合开放春季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本航次历时12天,在北黄海和渤海重点海域,完成了多学科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
4月10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相关技术人员组织浮标维护单位,将海洋多参数在线自动连续监测1号浮标重新投放到厦门同安湾附近海域。目前浮标数据传输良好、监测数据测试正常,可继续为厦门海域赤潮预警与防范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日前,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的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放射化学实验室核技术扩项项目竣工验收并运行,开启了南海区放射性检测与评价、核与同位素技术应用研究的新里程。
4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开展情况。自2019年2月专项监督启动以来,检察机关共督促治理海域面积815平方公里,修复海岸线25.3公里、河道168公里,追缴各类赔偿修复金共2.18亿元。
近日,海洋新知科普丛书《北冰洋冷遇记》由海洋出版社编译出版。该书为16开本,印制精美,用上百张美丽的海底生物照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生存在北极冰冷海域中的生物——浮游生物、固着生物和游移生物。生动再现了水螅虫、钵水母、海葵、石鳖、海蝴蝶、藤壶等“深海斗士”的生活习性,并拍摄介绍了很多此前“大众还未见识过的神奇生物”,展现了真实而震撼的北冰洋水下世界。使读者在认识北极水域生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意想不到的真相”,感受水下生物的神秘。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公开发布了千年全球海浪数据。这是国际上首套来自于完整气候模式的长时间海浪数据,空间范围上可覆盖全球海洋,时间尺度上可涵盖过去百年、现在和未来百年。据了解,该数据来源于海洋一所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目前已向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