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开展情况。自2019年2月专项监督启动以来,检察机关共督促治理海域面积815平方公里,修复海岸线25.3公里、河道168公里,追缴各类赔偿修复金共2.18亿元。
近日,海洋新知科普丛书《北冰洋冷遇记》由海洋出版社编译出版。该书为16开本,印制精美,用上百张美丽的海底生物照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生存在北极冰冷海域中的生物——浮游生物、固着生物和游移生物。生动再现了水螅虫、钵水母、海葵、石鳖、海蝴蝶、藤壶等“深海斗士”的生活习性,并拍摄介绍了很多此前“大众还未见识过的神奇生物”,展现了真实而震撼的北冰洋水下世界。使读者在认识北极水域生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意想不到的真相”,感受水下生物的神秘。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公开发布了千年全球海浪数据。这是国际上首套来自于完整气候模式的长时间海浪数据,空间范围上可覆盖全球海洋,时间尺度上可涵盖过去百年、现在和未来百年。据了解,该数据来源于海洋一所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目前已向全球共享。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澳大利亚大堡礁遭遇近5年来第3次大规模白化事件,这也是该珊瑚礁所有3个部分首次同时遭遇重创。这一破坏事件发生于今年2月,当时,大堡礁所在水域水温达到创纪录新高。
根据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北极海底200米处的海洋生物,会受到船只上人造光的干扰。这项发现意味着在极夜期间,人造光会影响种群调查,进而对可持续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近期开展了“大洋号”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旨在实现“大洋号”科考船科学化、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