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0年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目标任务,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监测处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按照自然资源部对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工作内容。截至目前,河北海洋生态灾害易发海域、重点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区等区域,海洋赤潮(绿潮)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体系已经形成。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1日发表的一项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指出,鲨鱼、金枪鱼、旗鱼、马林鱼这类大宗鱼类在温带地区海洋的捕食行为比在赤道附近更多。研究结果挑战了之前的假设,新结论认为捕食者攻击与大洋鱼类的物种数量是呈负相关的。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海气重点实验室)颜金培副研究员在南大洋生源硫的海-气转化过程及气溶胶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大气领域顶级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
近日,山东省召开现代海洋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线上部署会议。会议对现代海洋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将海洋产业集群的培育具体落实到区县、园区、企业和项目,实施“一条龙”培育计划,旨在加大培育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力度,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对粤电平海发电厂项目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试行“在线监督”。这是南海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精神,助力海区用海企业复工复产的创新性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制定路线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本要求。因此,深刻理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月19日,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明确了围绕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坚持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三位一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转变思路,强化支撑,谋求中心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2020年重点工作。
3月18日~25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的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派出43名队员,组成7支队伍,先后驶向南海和渤海海域,执行18个外业调查项目任务。外业调查将大力支持澳门天然气、中海油海管、深港天然气管、惠州化工码头等项目,以及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华能风电等企业生产,助力大湾区等多地经济建设。
鉴于当前涉海企业及项目复工复产易出现违法用海监管等问题,近日,山东省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发布《关于加强巡查监管严防违法用海问题的通知》,组织全市海监执法力量对该市986公里海岸线开展全岸线、全海域的“拉网”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