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王立彬)继本周末载客2210人的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之后,载客2114人的歌诗达地中海号也将于今年底加入中船嘉年华船队,我国邮轮经济正加快回暖并在海洋产业中异军突起。
英国《自然》杂志10日发表一份为期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的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关键行为的影响或可忽略不计。该结果来自一项评估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影响的多年多物种研究,对过去多年的结论提出了颠覆性挑战。
新华社南京1月13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开宁研究员领导的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蓝藻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对湖湾和湖滨湿地内堆积的蓝藻进行富集、消解和转化,以促进湖泊生态系统实现良性物质循环。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2019年12月28日, 2019年深海科学与技术学术论坛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成功举办。论坛围绕物理海洋、深海地质、深海生物以及深海探测技术等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全国涉海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40多家单位共计120余人参加。论坛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深海技术与工程分会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分会主办,山东省深海运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深海探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2019年12月23日,遥感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Remote Sensing (IF=4.1)在线发表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室在北极航道固定冰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xtent and Thickness of Arctic Landfast Ice”,文章第一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与预报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生李子轩同学,通讯作者为极地室赵杰臣工程师。
新华社“雪龙2”号1月8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7日顺利完成宇航员海综合科考的最后一次CTD(温盐深剖面仪)采水作业,采得的水样将为研究这一海域的微小型浮游生物和海洋化学要素等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