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海洋网络信息体系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联盟由中国海洋电子信息行业及关联的政产学研用资单位自发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服务组织,现拥有150家成员单位。联盟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旨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促进海洋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现有的模型“非常不准确”,大大低估了水下冰川的融化程度,其速度可能比以前认为的快100倍。
“既长了知识、又长了见识。”作为TS12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在本航段首次下潜,“海洋科学家需要通过载人深潜去体验,以及获得关键数据和关键样品”。 去年5月,他的老师、82岁的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坐在同样的位置三次下潜,最后一次还是临时增加的,当时汪品先曾感慨:“当了学科带头人就不出野外了吗?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4000吨级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在广州市建成并顺利交付至自然资源部。该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而建造的大洋调查核心装备,是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的原则设计建造的新型全球级综合调查船,代表了我国船舶工业和海洋科技的最高水平,将为我国开展国际海底资源调查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平台。自然资源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有关负责同志见证了交船签字并出席交船座谈。
7月25日,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顺利返回青岛,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本航次历时228天,跨越印度洋和南大西洋,行程33998海里,实现了深海矿产资源与深海环境的高度融合,取得了多项成果。
当地时间7月23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5届大会期间,举办了“合作、贡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边会,分享中国承包者自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25年来为国际海底事务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日前,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团队、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伟明教授团队等,联合完成了鞍带石斑鱼(龙胆石斑)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图谱绘制,并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长的基因组学机制。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在线发表。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67301万吨,同比增长7.3%;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211352万吨,同比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2699万国际标准箱,同比增长5.1%。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石洪华博士团队在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参与了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