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雪龙2”号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于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日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5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通过了初评,其中多个项目涉海。
今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7月5日,《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9》在山东青岛召开专家评审会。来自科技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并同意通过。
今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华社杭州7月10日电(记者魏一骏)在7月11日第十五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记者从2019年中国航海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航海日将聚焦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地区)的港口、航运物流、国际组织等400多名中外代表将出席11日至1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航海日系列论坛。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我国首艘自主制造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将交付给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今年有望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考和后勤补给,提高我国在极地海冰区开展考察活动的能力。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联合港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强化近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将不同来源、不同误差信息、不同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融入数值动力模式,依据不同权重将观测场与模式场结合,从而得到真实场最优估计,如今这种数据同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气海洋领域。记者8日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简称预报中心)获悉,最新研究发现,海冰—海洋多参数协同数据同化可为动力模式提供初始场,经过不断循环,使模式结果不断向观测值靠拢,从而提高对北极海冰演化的预测。
今年我国首个登陆台风“木恩”已于7月3日在海南万宁和乐镇沿海登陆。为应对此次台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船舶指挥中心提前做好部署,指挥“中国海监301”“中国海监302”等船暂停作业在海南三亚、洋浦锚地避风;“向阳红14”船在南海南部靠港;“中国海监303”船停靠母港;由于暂未受影响,“海测3301”船继续向南海东北部航行。在南海局船舶指挥中心,为此次船舶指挥提供支持的航行情况、气象信息等内容,在新上线的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船舶指挥决策会商系统大屏幕上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