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正式挂牌。自然资源部领导和有关业务司领导出席,自然资源部部属驻沪单位,上海市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上海市浦东新区领导出席揭牌仪式,东海局机关干部职工和所属驻沪单位职工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最新研究,德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以钵水母碟状幼体为灵感的无缆软体机器人,它仅有几毫米大小,却具备运输和钻挖等多种功能。研究表明,该机器人能够操控其周围的水流动,完成一系列任务。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齐刷刷披露公告称,于7月1日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近日,第二届国际深海Argo研讨会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会议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实施深海Argo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助“核心Argo”计划,上层海洋(小于2000米)已经获得了时、空分辨率相对较高的观测,而深海(大于2000米)观测还仅限于稀疏的水文断面或空间覆盖率非常有限的锚系观测。然而,深海海水增暖、淡化等一系列观测结果表明了建设深海Argo观测网的必要性,对深海进行更密集的采样已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6月28日,自然资源部在北京组织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这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也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出席仪式并讲话。相关部门和单位签署了卫星在轨交付证书和长期运行管理协议。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晓华、田纪伟的团队进行合作,揭开了世界海底最深处水体生命的神秘面纱,指出烷烃可能是万米水体微生物的重要“燃料”,为深入理解深渊海沟的生命过程与机制奠定重要基础。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微生物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