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组织学会分支机构、学会理事,以及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推荐,经学会理事投票,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1月22日,兼具装备运输、海上灭火、应急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首艘大型多功能应急救援保障船在舟山石化港区投入运行。该船长78米、宽14.5米,设计航速18节,可装载14辆消防车,装有2门大流量水炮和30吨泡沫液,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指挥系统、船载无人机系统、船载网络通信系统、船舶通信导航系统、消防员单兵通导系统、消防车通导系统等,拥有侦察检测、指挥通讯、船舶监管、车辆/人员定位及其他辅助功能,应急救援范围辐射半径为500公里,被称为国内首艘“消防航母”。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正在建造的中国航母就停泊于此。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5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澳门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在京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保障技术研讨会,就全面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达成共识,以期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合作与融合发展,加强预警报技术和信息共享,构建海洋灾害联合预警机制,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海洋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水平。
“雪龙”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位置与冰山碰撞,碰撞时船速3节(约5.56千米/小时),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压载水舱、油舱、主机及其他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2019年1月18日上午,受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宏声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王登平中将参观了中国太平洋学会。张宏声会长与王登平中将就海洋领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楼参加了此次见面活动。
由我所浙江省特级专家叶银灿研究员等撰写的 《海底光缆工程》 专著英文版近期已由ELSEWIER出版社出版发行。《海底光缆工程》一书是我国首部海底光缆工程的专著,曾荣获2016年度优秀海洋科技图书奖。该书内容丰富并具有原创性和国际视野的特点,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与海洋法知识,回顾了海底通信发明与发展的历程,系统地阐述与总结了国内外在海底光缆工程的场址选择、路由勘察、铺设施工、系统维护、运行安全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就海底光缆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作了展望。
海洋上层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温度具体升高多少?未来如何变化?中美科学家给出了最新的估算:假设未来达到《巴黎协定》目标,本世纪最后20年,海洋上层将比1991—2005年平均变暖0.4℃。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科学》上。
1936年冬天,一个男孩降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时家国动荡,父母给他取名“永坦”,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那些年,全球局势风起云涌。英国人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发明出第一台实用雷达,紧接着一批雷达站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3部委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和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设备研制,初步形成智能船舶虚实结合、岸海一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