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上午,受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宏声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王登平中将参观了中国太平洋学会。张宏声会长与王登平中将就海洋领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楼参加了此次见面活动。
由我所浙江省特级专家叶银灿研究员等撰写的 《海底光缆工程》 专著英文版近期已由ELSEWIER出版社出版发行。《海底光缆工程》一书是我国首部海底光缆工程的专著,曾荣获2016年度优秀海洋科技图书奖。该书内容丰富并具有原创性和国际视野的特点,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与海洋法知识,回顾了海底通信发明与发展的历程,系统地阐述与总结了国内外在海底光缆工程的场址选择、路由勘察、铺设施工、系统维护、运行安全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就海底光缆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作了展望。
海洋上层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温度具体升高多少?未来如何变化?中美科学家给出了最新的估算:假设未来达到《巴黎协定》目标,本世纪最后20年,海洋上层将比1991—2005年平均变暖0.4℃。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科学》上。
1936年冬天,一个男孩降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时家国动荡,父母给他取名“永坦”,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那些年,全球局势风起云涌。英国人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发明出第一台实用雷达,紧接着一批雷达站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3部委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和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设备研制,初步形成智能船舶虚实结合、岸海一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由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系统”近日上线试运行,面向全社会开放。
2019年1月6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压载贯入式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BISAMS:Ballast In-situ Sediment Acoustic-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在西太平洋水深超过5000米的海底成功获得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数据。这是我国继2017年6月利用深海可视化液压贯入式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HISAMS:Hydraulic-driven In-situ Sediment Acoustic-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成功实现水深3000米海底声学原位测量以来,在深水海底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再次突破,相关技术与设备将在海底环境监测、海底资源调查和海洋权益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侯晓晨)针对美国军舰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一事,外交部发言人陆慷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有关行径,已经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此类挑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