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两支内陆考察队的37名队员正式出征南极腹地。“37勇士”分乘11辆雪地车,向位于南极腹地茫茫冰原的中国泰山站和昆仑站进发。
在“壮美篇章”展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前,人们纷纷合影留念;在“大国气象”展区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前,观众驻足细看……如今,进入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便如同踏上重温载人深潜事业发展的时光机,带着人们回望“蛟龙”勇闯深海洋底的激情岁月,感悟催人奋进的载人深潜精神,汇聚向世界深海强国进军的磅礴力量。
12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在距中山站西南方向15公里的冰盖上打下了一记冰钻。透过钻眼向下望去,冰洞泛出深邃蓝光。考察队领队孙波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好!”这不是雪面融化形成的冰层,而是可以承载轮式大型飞机起降的冰盖蓝冰。
11月26日,首届全球性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中国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了“中国的海洋经济与蓝色增长之路”主题边会,介绍了中国在推动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互利合作上作出的努力,为世界各国共建蓝色伙伴关系搭建平台。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新华社青岛12月9日电(记者张旭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属的“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近日完成入列首年以来的所有调查任务,返回青岛。一年来,“海洋地质九号”安全航行258天、累计航程2.5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多个航次调查任务。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12月8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和建造的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湖北武汉下水。该船隶属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由中船工业第708所设计,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