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法海洋卫星在轨运行1个月以来状态良好,已获取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中法双方科学家确认,卫星上装载的两个微波载荷获取的海面风场与海洋波浪谱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结果与真实海况基本一致。
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海洋经济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建言积极构建新时代海洋资源交易机制”,以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自然资源部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估算,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6.8%。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向好,海洋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8年11月29-30日,第一届海洋放射性监测和评价研讨会在中国厦门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危险品与放射性评估分会、厦门市核学会共同承办,厦门市科学技术学会协办。来自生态环境部、科研院所、企业界的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以“打造北部湾开放新高地,共享自贸港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第十次成员大会暨北部湾城市合作组织第二次大会11月26日在海口举行。紧抓海南自贸区(港)发展机遇,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成为各地共识。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3日报道,韩国渔民在一条鮟鱇鱼胃中发现了一整个500ml的塑料瓶。鮟鱇鱼的身体较为粗短,体长通常在40到90cm。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海鱼体内发现塑料垃圾碎片,再一次说明了海洋环保的紧迫性。
11月23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海洋遥感在线分析平台SatCO2”(简称“SatCO2平台”)在杭州发布。
25日,记者从湖南科技大学获悉,学校万步炎教授团队自主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深孔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日前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一致认为,其取芯技术、实际最大作业水深、平均取芯率、作业效率等技术指标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11月21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下称《规划》),将省内195个海岛纳入旅游规划范围。《规划》提出,将打造世界顶级海岛休闲旅游集群,打造20个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培育近200个休闲旅游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