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为您推荐

社会心理学导论

¥ 70.40

海底两万里

¥ 54.60

太子河辽阳城区段常见浮游生物图谱及生态现状

¥ 54.40

国际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估报告

¥ 134.40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观测数据图集Ⅹ

¥ 116.00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涡旋探测

¥ 182.40

首页 > 海洋书城 > 海洋科技类 > 海洋地质

象山港营养盐和泥沙输运

定 价: ¥ 32.00

会员价: ¥ 27.20

1346

浏览次数

作者:吕华庆

出版日期:2009-08-31

ISBN:978-7-5027-7358-8

装帧:平装

页数:139

版次:B1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22.00

内容简介

《象山港营养盐和泥沙输运》仅就象山港狭湾内的输沙和营养盐环流问题展开讨论。由于该两问题均与水动力密切相关,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对港内的盐度分布、水体混合、对流-扩散型水交换模式、潮波响应和变形等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理和环境状况
第二节 气象特征
第三节 盐度平面分布
第四节 潮流
第五节 浙闽沿岸水
第六节 象山港河口

第二章 盐度分布和余环流
第三章 混合分析

第四章 对流一扩散型水交换模式
第一节 数值模型的控制方程
第二节 模式的应用
第三节 模拟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潮波响应和变形
第一节 潮波基本特征与变形
第二节 潮不对称和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
第三节 底摩擦和M:潮能的耗散
第四节 观测结论
第五节 潮波数值研究
第六节 潮滩位置和平流效应对M4分潮的作用_

第六章 泥沙输运与分布
第一节 潮汐潮流基本特性
第二节 泥沙基本特征
第三节 航道冲淤变化
第四节 泥沙输运模型概述
第五节 象山港泥沙输运的POM模型
第六节 重金属分布

第七章 营养元素
第一节 海洋中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象山港狭湾内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三节 象山港狭湾内营养元素的来源
第四节 水体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象山港狭湾中各形态营养元素的关系和时空分布

第八章 营养盐历年调查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6~2007年调查数据
第二节 2002~2005年象山港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分布
第三节 1992年象山港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的月际变化

第九章 象山港氮、磷营养盐输运理论和硅酸盐分布规律
第一节 现场调查数据
第二节 调查结果
第三节 营养盐分布规律
第四节 象山港营养盐环流模式
第五节 硅酸盐分布规律

第十章 对象山港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养殖容量
第二节 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
第三节 冲淤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第五节 河口计算模式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淡水在河口地区交汇时发生的混合和环流过程的类型,称之为河口类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对河口的混合和环流做了一系列的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在理论上已取得显著进展,这对于河口的整治和疏浚有指导作用。 由于各个河口的动力条件和边界条件不同,海水和淡水的混合和环流的情况便互有差异。1952年,H.M.Stommel把海水和淡水的混合分成3种类型:弱混合、缓混合、强混合。1955年D.W.Pritcharol又以盐度平流扩散方程为基础,将河口的混合和环流概括成高度成层型、部分混合型和均匀混合型3种。 一、高度成层型 高度成层型相当于弱混合型,一般发生在径流对潮流的比值较大、宽度对深度的比值较小的河口。当表层的淡水以一定的速度下泄时,对于下层的海水将产生切应力,在界面形成内波。当切变足够强时,内波发生破裂,使底层的海水向上层掺混,但掺混量不多,故海水和淡水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界面。由于海水在淡水下面呈楔形插入,此型又称海水楔型。在楔端的上游,整个水体的水流净值指向下游;在楔端以下的海水入侵区,自水面至海水和淡水的界面之间,水流净值指向下游,但在交界面以下,水流净值指向上游,从而形成一个微弱的垂向环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口的西南水道属于此种类型。 二、部分混合型 部分混合型相当于缓混合型。潮汐作用加强时,河口水体的底摩擦加大,产生了湍流,促使底层的海水和上层的淡水混合,终于使高度成层型中的楔型界面破坏,而形成了盐度逐渐变化的水带。由于下层海水大量掺人上层,向海水流净值达到的量级可大于河水流量本身,形成了较强的垂向环流。设径流量为Q,则上层向海的水流净值可达10Q以上,底层水流在上溯过程中逐渐减小,上层水流在下泄过程中不断增大。例如美国的詹姆斯(James)河口,上层的下泄流量为径流量的20倍,下层作为补偿的上溯水量为径流量的19倍。中国的长江口和珠江口的伶仃洋,也属于此种类型。

读者评论

找回密码

换一张
下一步

密码重置邮件已发送到您邮箱,请查收

确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