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科研人员在南亚季风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1200万年以来南亚夏季风的减弱与南北半球间冰盖的扩张有关”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阐明了极地冰盖是控制中新世以来构造尺度上南亚季风变化的重要机制,为季风演化的全球变冷观点提供了重要证据。
4月12日,自然资源部在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2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负责人介绍了我国海洋灾害及海平面变化情况。
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以下简称南海生态中心)组织调查人员,在广东省湛江海域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并对雷州赤坎砂质海岸和徐闻三墩牡蛎礁等典型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生态调查。该项目已顺利通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单位验收。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权威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海洋》发表研究文章。论文基于底层锚系潜标长时间连续观测数据,揭示了印度洋东经90度海岭赤道缺口位置底层流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探究了该底层流季节内时间变异与上层海洋动力过程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深层水体交换,以及东印度洋翻转环流的时空结构提供了观测依据。
3月21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度烟台海域海洋牧场建设蓝皮书》相关情况。据悉,到“十四五”末,烟台力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50处。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牵头,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参与承担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顺利通过自验收,系列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3月16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在福建莆田组织召开了全国海洋灾害预测会。预测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偏多,灾害性海浪过程、赤潮等与常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