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了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未来一段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明确了8个重点项目。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它既是防风消浪、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海岸卫士”,也是固碳储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绿肺”。除了生态功能,红树林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些地方和相关机构通过红树林保护修复,探索开展碳汇交易、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红树林正逐渐变成“金树林”。
《中国海域海岛地名志》丛书日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8卷12册,共收录海域地理实体地名1194条、海岛地理实体地名8923条,内容涵盖了地名含义及历史沿革,位置、面积、资源等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现状等社会经济属性及其他概况,是全面系统记载我国海域海岛地名的大型基础工具书。
8月17日~18日,第17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以线上方式召开。会议由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牵头人主持。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越南共18个APEC经济体的代表,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APEC海洋垃圾虚拟工作组、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斯坦福大学海洋解决方案中心等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8月2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编写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发布。蓝皮书显示,我国海洋经济表现出强劲韧性,海洋延续性恢复增长形势明朗。
8月29日是第18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倡导规范使用标准地图,自然资源部于8月27日至9月2日组织开展2021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海洋沉积与古环境学科组通过沉积物岩心指标重建了安达曼海的降水记录,发现印度洋夏季风降水在早中全新世有显著的时空变化,呈现明显的雨带经向迁移特征。
日前,2021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野外实践活动在浙江海洋大学落下帷幕。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内唯一海洋科学野外实践基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践基地,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1所高校206名师生齐聚舟山,围绕海洋生物与生态海上综合调查、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和海岸带地质调查3个模块,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联合实践。
8月10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实施《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该省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