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
由北海标准计量中心主持编制的《SLC9型直读式海流计检定规程》和《岸基海洋环境自动观测系统传感器校准规范》两项国家规程和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并分别于2020年3月5日和2020年4月17日实施。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2020年度业务与党建工作会议召开。海洋三所所长蔡锋总结了2019年主要工作成绩,并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海洋三所党委书记吴日升对2020年度党建工作做出部署。
近日,2020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项目开始推荐,分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两类。推荐范围包括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海洋安全保障与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
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 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 三产融合构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3月的山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个个“捷报”为齐鲁大地再添春意: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3亿吨,海水淡化产业跃居全国首位,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近两年年均增长9%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沿海市海岸带保护立法全覆盖,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0%……
努力构建海区海洋自然资源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全年未发现新增违法围填海行为;全国珊瑚礁生态现状调查初具成果;扎实开展海洋生态损害状况核查,初步摸清南海区河口、海湾等九大类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区域范围;完成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海区任务,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2019年,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在围填海管控、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科技创新等领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