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洋与生态联合研究计划(即“JAMES”计划)冬季航次从2019年11月出发到2020年3月返航一共历时110天。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调查队积极应对,调整航次路线、航段数量,停止人员轮换,抓紧时间推进工作进度,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据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 3月13日消息,按照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海南省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工作方案(试行)》,2020年海南省以海口、三亚、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海上环卫工作,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
近日,天津市部署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明确2020年目标任务。今年,天津将巩固深化治理成效,确保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整治修复滨海湿地规模400公顷以上,新增修复岸线4公里以上,确保自然岸线保有量不低于18公里。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2020年,河北省海洋预警监测将围绕“完善海洋灾害预警监测体制机制”“提升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等重点任务开展工作。据悉,今年河北将在南堡和祥云岛建设2个海洋站,届时该省海洋站将达到10个。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共同发起的“蔚蓝星球基金”(二期)海洋保护项目于3月16日~4月15日开放申请。该项目面向中国本土非政府环保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海洋和滨海保护区管理机构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鼓励与不同性质的组织或机构合作开展项目,互相促进能力提升。“蔚蓝星球基金”(二期)资助项目优先考虑资助黄海生态区的海洋保护项目,主要包含了可持续渔业(含捕捞业和海水养殖)和海洋保护地(含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两大方向,活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保护行动、科研、宣传与教育等。
海岸线作为海洋与陆地交界的过渡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稀缺自然生态空间资源;广义的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同义,科学认识和评估海岸线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我们都知道,气候、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全球变暖背景下,水资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批复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舟山将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同时这条铁路将连接目前在建的金甬铁路,建成后金华、义乌铁路直通舟山群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大动脉将实现全线贯通。
3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明确,2020年广西海洋工作要抓住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机遇,以实施好“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系列政策文件为抓手,围绕“奋力推进广西海洋治理现代化”这条主线,突出六个方面聚焦发力,着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海洋力量。
日前,在辽宁省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的建设工地上,几台重型铲车正在拆除海边一些棚屋、养殖池梗和堤坝。“将这里清理平整后,我们将种上芦苇、碱蓬草和柽柳,并增殖底栖生物沙蚕等,使这里的自然海岸生态得以恢复。”营口市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志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