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现场。当日,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大批海洋“大国重器”及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亮相。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蓝色机遇、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45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将重点围绕现代港口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热点领域,推出新技术成果,推进中外企业洽谈合作。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日前,应印度尼西亚合作方萨姆拉图兰吉大学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派杜建国副研究员为领队,率三所海洋动力学实验室潘爱军、周喜武及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马志远、廖建基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赴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的利库庞海域,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北苏拉威西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联合调查及研究航次,并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强课题组在西沙群岛羚羊礁上发现一种新的海生昆虫,并将其命名为羚羊礁海蝽。这是海蝽科昆虫在我国首次被发现,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
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启程在即。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贵州詹阳重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交车仪式,由双方共同研发的“南极2”号极地全地形车将奔赴南极,助力南极科考。
科技日报讯(记者冯卫东)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冰盖融化和碳排放的速度正在加快,各国领导人必须在23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迅速采取行动。
近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在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船上全体58名科考队员举行了升国旗、唱国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向祖国致以诚挚祝福,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据悉,5月28日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六号”船从广州起航,远赴西太平洋海域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第八航次和中国大洋55航次科考任务,10月1日恰逢起航100天,航程9000余海里。
长期以来,世界海洋通过吸收大气中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帮助延缓气候变化。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并将在未来几十年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科学家在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一份高级别报告中这样警告说。
9月22日,2019年度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开幕。研讨会主题为“提升海洋科研能力,共筑海上丝绸之路”。来自缅甸、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35名海洋管理、研究部门代表及我国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海洋科技企业的260余名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