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1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高防控能力,着力化解重大风险”要求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判2019年防灾形势,对今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
1982年,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出台,由此改变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状况,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海洋为主体进行综合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国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4日对外公布,这对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4月11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2019年度全国海洋灾害预测会商意见。专家预测,今年灾害性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海域为我国南海沿海,南海海域灾害性台风浪也较严重;今年我国近海赤潮生成次数较多年平均值偏少,赤潮影响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包括浙江沿海、福建中部至北部沿海以及粤中海域。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进行了修订,并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多项涉海。
日前,“年度海洋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相关单位可通过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中国网海洋频道、中国海洋在线网站以及中国自然资源报等了解活动详情。本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中国海洋报社组织开展。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积极稳妥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海洋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涉海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持续加大,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开展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按照国际分工,我国承担了其中的部分任务,即在两个观测期内提供两艘海洋调查船赴太平洋赤道海域,重点进行高空测风及热带高空气象、海面气象、水文、地质、生物化学等观测。
据英国《独立报》官网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在秘鲁发现了4300万年前的鲸化石,它有四条腿、蹼状足和蹄。他们将其命名为“Peregocetus pacificus”,意思是“游过太平洋的旅行鲸鱼”。他们相信,这些鲸在多年前游过大西洋,到达南美。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函,明确同意建立由应急管理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14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统筹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