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正式印发《海南省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由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牵头,会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共同编制,是我国首个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地方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
近日,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八队”)编制的《河北省海水养殖双壳贝类固碳项目方法学》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
2月16日,“2022年我爱海洋‘双讲’活动大赛”云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举办,旨在助力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育苗项目”质量,增强教师投身海洋教学的热情,激发青少年热爱海洋的情怀。
2月10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持召开了海洋行业标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生态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启动会。与会代表和专家针对标准适用范围、框架结构和主要技术内容等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了《指南》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OSF)大科学计划支持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科研团队研制出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为大幅提升海洋观测和监测能力提供了契机。2月2日,这一海洋技术重要突破在联合国“海洋十年”官网推介。
2023年2月9日,“向阳红52”船完成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年度首个调查航次任务暨北海区海冰监测、浮标运维及斑海豹观察航次任务返航,停靠青岛科考基地码头。
近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行业标准《海洋生态分类》(送审稿)线上审查会,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区。
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