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和财务装备司在天津组织召开2009~2012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第6批项目验收会议。“海洋藻类和细菌固碳(储碳)能力和潜力评估技术研究”“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微波遥感处理技术研究示范”等8个项目通过验收。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7日从深圳起航,赴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区开展科学考察,拟在卡罗琳海山区进行地形地貌、底质环境、生物生态、理化环境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
8月1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海洋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旧动能转换与海洋经济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书贤,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山东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出席论坛。
7月29日,受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热带风暴“海棠”影响,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30日下午,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黄色警报和风暴潮蓝色警报。“纳沙”于30日晨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
经过12天的航行,“向阳红03”船于7月24日顺利抵达西太平洋海山预定工作区。随即,科考队开展了深海影像与生物诱捕系统布放作业,标志着大洋45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作业全面展开。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3日从厦门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南海综合考察航次第二航段的科考任务。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CJ10底质航次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牵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及厦门大学参与实施,经过56天的外业调查,“海测3301”船搭载调查队伍于7月12日顺利返回广州母港,任务圆满完成。
7月24日,科考队员在为“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做下潜准备。当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南海一冷泉区下潜作业,目标是采集冷泉区生物,寻找冷泉喷口。 “科学”号正在南海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