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报告》显示,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巨大成就。而青岛作为老牌海洋强市,表现尤为突出,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均高居全国首位。
“十二五”我国海洋创新年均增速9.5%
《报告》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编制。
据《报告》主编、海洋一所海洋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大海介绍,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是衡量国家和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切实反映其海洋创新质量和效率的综合性指数。
该指数包括海洋创新资源、海洋知识创造、海洋企业创新、海洋创新绩效和海洋创新环境5个分指数,共25个指标。
其中,海洋创新资源分指数采用海洋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强度、人力投入强度等指标;海洋知识创造分指数选取海洋科研人员的发明专利、著作、论文等指标;海洋企业创新分指数选取企业海洋综合技术自主率等指标;海洋创新绩效分指数选取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指标;海洋创新环境分指数选取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等指标。
《报告》以2001年为基期,基期指数设定为100,“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年均增速为9.5%。显著增长的创新指数说明我国海洋科技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海洋创新资源和知识产出规模大幅增长,海洋创新绩效日益凸显,海洋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其中,2015年全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4%,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日益彰显。
《报告》从三个层面对区域海洋创新进行评估。从沿海省(市、区)来看,我国11个沿海省(市、区)可分为四个梯次,第一梯次为上海,第二梯次包括山东、广东和天津,第三梯次为福建、江苏、辽宁、浙江和河北,第四梯次为海南和广西;从五个经济区来看,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大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格局;从三个海洋经济圈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圈呈现北部、东部强而南部较弱的特点。
青岛海洋科技资源投入接近最优水平
《报告》立足全国,指数分区域的最小单元为省级单位,但在各种具体数据列表中,青岛的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却显现出来。
在海洋创新产出成果方面,获得我国海洋领域专利主要申请机构前15名的单位当中,驻青高校院所占据了4个席位,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中,海大的专利件数690件,占比2.3%,专利活动年期达到14年,综合指标位于全国第二。
《报告》对全国涉海城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结果显示,空间范围内呈现出“北高东高南低”的格局,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
海洋科技管理技术水平(技术效率)和资源投入规模(规模效率)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的涉海城市包括青岛、南京等传统涉海城市和武汉、南宁、兰州等省会型城市。行政区位优势与雄厚的发展基础使得这些城市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接近最优水平,实现了有效转化。
具体而言,青岛在海洋科技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平均值是0.835,位于全国首位。青岛、厦门、大连、杭州的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水平的80%以上,海洋科技资源投入非常接近最优状态,也说明还可以增加科技资源投入。
纯技术效率方面,青岛的平均值是0.999,处于全国最优水平,说明青岛在海洋科技资源管理技术和水平上优势明显。据了解,这种优势既得益于我市优越的初始发展条件,也得益于我市海洋科技创新起步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