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洋动态 > 新闻详情

厦门:锚定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2021-09-13

5651

浏览

“十四五”全面建成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强市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锚定厦门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海洋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辐射带动和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环境和生态名片更加靓丽,全面建成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强市。

据悉,2019年7月,该《规划》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市发改委开展编制,历经近两年时间,经过前期研究、实地调研、集中编制、征求意见等主要阶段,最终完成编制。

目标: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十三五”以来,厦门围绕“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强市发展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三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1405.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2%。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并获批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试点城市。

《规划》综合考虑国内国际海洋发展大势,明确“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目标,锚定未来15年海洋经济发展方向,为“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展望至203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国际滨海旅游名城、“一带一路”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区域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全球海洋生态治理典范,力争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从四大领域构筑海洋发展新格局

规划》共八章二十八节,除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外,着重从4个领域构筑海洋发展新格局,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跨区域海洋合作构筑海洋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做强海洋新材料、培育发展海洋信息产业与智慧海洋新经济、壮大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建设,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完善厦门海洋货物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西部海沧、中部东渡、东部刘五店三港协同发展局面。做大高端滨海旅游,做强帆船游艇旅游、邮轮旅游,开发串岛游、湿地游、岸线游等,打造丰富多元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和厦门国际滨海旅游名城建设。做强现代渔业。做精现代海洋种业,做大观赏水族产业,做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打造海峡西岸高端水产物流区域集散中心。推动以高崎中心渔港、欧厝综合渔港、海洋高新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两港一区”建设,发展现代渔港经济。
建设国家一流海洋科研和创新高地。支持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设,推动海洋职业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等新型高效创新载体建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一批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研发能力。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海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陆海污染防治,推进美丽岸线、生态港湾、滩涂湿地修复和流域生态保护;加大海洋执法力度,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海洋治理现代化。积极推动在厦门率先成立福建蓝碳交易市场,加快建立蓝碳交易管理体系。开展海水养殖增汇、滨海湿地和红树林增汇、海洋微生物增汇等试点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
构建跨区域海洋合作新格局。加快实施海洋开放互联战略,推动区域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闽西南协同发展和厦漳泉金海洋合作,建设海洋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深化对台海洋合作,率先探索形成两岸海洋融合发展新路。持续深耕蓝色合作,进一步打造“厦门国际海洋周”“金砖﹢”平台,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拓展蓝色经济圈,加速走国际化海洋强市之路。

空间布局:“三园、两带、两港、一区”

根据现有“三园”产业空间分布,以及未来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按照拥湾发展、区际联动、优势集聚、功能明晰的要求,优化海洋开发布局,着力建设“三园、两带、两港、一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三园”:优化现有产业集聚

“三园”为厦门现有基本成型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即海沧涉海园区、同集涉海园区、翔安涉海园区。“三园”空间优化布局的核心思想是强化现有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优化既有空间分布。通过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调整,打造厦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领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两带两港”:拓展海洋产业发展新格局

环湾海洋经济发展带呈东西走向,包括海沧湾、马銮湾、杏林湾以及大小嶝岛,向东拓展辐射到泉州西南海岸,向西延展至漳州东部沿海。通过对马銮湾、同安湾等海域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开发,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滨海湾区,形成新的旅游、会展、文创集聚区;在马銮湾、丙洲岛、澳头推动海洋综合体建设,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渔业特色小镇、海洋主题乐园建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环岛海洋经济发展带主要包括本岛及周边海岛。依托东渡港、邮轮码头、高崎渔港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休闲渔业和水产品交易。在五缘湾、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布局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文化产业、邮轮游艇帆船产业、会展产业。在本岛东北部打造以海洋渔业文化为主题的五通凤头海洋综合体。

“两港”即高崎渔港和欧厝渔港。推动高崎渔港提升改造,建设厦门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渔市游”和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开展欧厝综合渔港规划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突出对台、远洋和休闲渔业以及科考等基地功能,承接机场搬迁后高崎中心渔港外溢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功能。

——“一区”:打造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

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规划范围北至肖厝南路,南至海域,西至翔安大道,东至港汊公园,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9平方公里,岸线全长约10公里。重点布局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渔港经济与海洋种苗业、海洋文创与高端滨海旅游、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为主导,以海洋研发创新载体、海洋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园区“6﹢2”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高展示度的海洋经济示范片区。

特色:突出“大海洋”理念

这次《规划》的特色突出“大海洋”理念,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对标国际先进海洋城市,坚持立足本市和区域、国际视野相统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海洋资源,实施以厦门为核心的现代化湾区战略、闽西南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对台合作、“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形成跨区域海洋合作新格局。

突出高素质理念,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之城。对标深圳、青岛等沿海城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所海洋职业大学,成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建设国际海洋科考保障基地,建设一批企业新型高效创新载体和海洋科普基地,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突出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海洋产业供给侧改革,突出高质量发展品质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迈向全国、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突出高颜值意识,建设美丽海洋。推动海洋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际海洋体育赛事中心,创建海洋文化交流品牌,推进厦门海洋治理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高颜值的国际海洋生态之城。

此外,厦门将构建激励有效、覆盖广泛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优化顶层设计。包括加强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机制,创新财政支持与涉海金融支撑机制,完善海洋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与公益服务体系,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形成汇集助推海洋经济发展的合力,确保规划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 丁全利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 2021-09-13

热门新闻榜 更多

视频专区 更多

找回密码

换一张
下一步

密码重置邮件已发送到您邮箱,请查收

确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