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打造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面向全国科研单位开放。
“科技成果,特别是应用性科技成果,是否能够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是其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海洋三所研究员、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洪专告诉记者,“中试平台正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转站’和‘孵化器’。”
一直以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中试是难点和痛点。每年全国科研单位产生大量具有应用潜力的研究成果,由于缺乏配套的中试研发能力,许多成果只能以论文的形式存在,失去了“开花结果”的机会。
该中试平台在前期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专业引领、多元赋能,面向应用、因需服务”的运营模式,并实现良性运转。这或许能为当前“以投入为主”的中试平台建设管理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
成果转化的“中试之痛”
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中试在科研中发挥着四种功能:一是实现技术从实验室设备向生产型设备的迁移,为后续的规模化生产奠定重要的装备基础;二是实现对实验室技术的验证和完善;三是通过中试过程,较为准确地进行规模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从而得出技术经济指标;四是通过中试产品在应用端的试用,考察其是否存在某些技术缺陷,以便进行改进。
据介绍,不少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开展中试研究时,常常会遇到几个共性困难。
第一个难点就是设备问题。中试实验所用的不少设备为大型专用设备。仅固液分离设备,就包含了管式离心机、板框压滤机、三足式离心机、卧式离心机等不同种类,分别针对不同的物料类型。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而言,凭借一己之力、一个实验室,难以配齐所需设备。这常常迫使科研人员到处寻找能够匹配的设备,过程麻烦而痛苦。因此,很多成果无法完成中试,只能被束之高阁,令人痛惜。
再比如高校,研发团队的配备模式是导师+学生,由于学生流动性大,高校团队在积累中试经验方面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同时,中试实验研究属于技术工程化问题,以此研究发表论文难度大,导致普遍性的意愿缺乏。
近年来,随着对中试技术瓶颈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纷纷立项资助中试平台项目建设。不少平台在建设时未对后期运营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台在建成之后服务功能降低,巨资购置的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因此,从中试平台建设和运营角度来看,如何为中试平台配备结构合理的运作团队,如何构建运营机制以实现良性的运转,是一个难度大,但又非常值得尝试的探索。
一个关于开放共享的梦想
海洋三所是一家有60年历史的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发展深海生物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全球变化与区域海洋响应、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应用海洋学等学科领域,为我国海洋管理、公益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中试之难,他们也曾同样有着切肤之痛。十多年来,打造出具有高度开放共享特性的通用型中试技术研发平台,一直是海洋三所人的梦想。
2017年,经过不懈努力,海洋三所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平台中试设备覆盖了提取反应、膜分离、浓缩、发酵、干燥等功能模块,所配备的中试设备品种较为齐全,实现了对行业中试装备的系统化整合,可基本满足开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中试研究的需要。该平台在自然资源部和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支持下,由海洋三所建设,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并且得到了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技术指导。
为避免设备闲置,海洋三所在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之初,就高度重视平台的运营机制建设,通过创新方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平台具备了多重优势。
据悉,该平台的运营团队成员拥有多种学科背景,具备丰富的中试研发经验,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以快速完成预定任务。自平台试运行以来,正式签约承接的中试业务全部在合同期内顺利完成,赢得了良好的业界口碑,很多新客户正是由老客户主动介绍到平台。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构建了多种技术服务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平台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程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该平台建成当年即产生预期的效果,大幅降低了科技成果中试和转化的难度、费用和风险。
多元赋能实现良性运转
目前,该中试平台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的良性运转。试运行至今,该平台已为40余家科研单位(或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包括中试服务、新产品研发、产品技术升级、样品测试、技术人员培训、设备试用等。已有数家企业通过建立与平台的合作而受益。
主营药用植物提取物生产的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自2016年12月成立后,即委托该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提取物中关键成分的国家标准样品。2018年5月,该公司与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平台向公司开放研发场所和全部设备,并输送毕业生5名,公司亦向平台派出常驻人员,与平台团队共同工作。合作期间,公司继续向平台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项,与平台合作申请项目2项获得立项,获批专项经费700余万元。与平台的密切合作推动公司快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厦门大学、宁波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宁波海洋研究院……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来到中试平台,让科技成果从论文中的公式和数据,“孵化”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