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启动了万亩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种植项目。当天,工人们率先对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5000亩盐碱地进行开垦整理。
袁隆平说,2019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试种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超优千号500亩,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亩,高产田块达到800公斤/亩。为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中心计划今年将超优千号的种植面积在青岛城阳、东营、潍坊的盐碱地扩大到1万亩以上。
据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将于5月份在盐碱地完成插秧5000亩,并联合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布设智能芯片、传感器、5G基站等设施,共同打造数字化土地示范基地,实现土地改良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介绍,对推广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来说,百亩是攻关过程,要求精细化管理,而1万亩就不能靠科研团队维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万亩片才能看出投入、产出、改造效果和产业带动意义。
据了解,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今年将在全国100个县区启动更大范围的盐碱地改造,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
“开展万亩级甚至将来百万亩级别的种植,就是要验证社会组织体系对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这种新业态的承载能力,同时也是探讨降低成本的方式。”张国栋说,“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在百亩级和千亩级的试验阶段,每亩盐碱地的改造成本上万块钱,到了十万亩、百万亩级别,可能就降低到几千块钱。”
去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山东青岛、东营,陕西延安,新疆喀什,浙江温州,黑龙江大庆和阿联酋迪拜等国内外7个特征地域,对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并建立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平台,总示范面积2万亩,平均产量每亩达到5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