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翼”水下滑翔机组团观测印度洋。
3月12日,“向阳红06”船返抵舟山,标志着自然资源部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洋与生态联合研究计划(即“JAMES”计划)冬季航次告一段落。航次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自去年11月23日由舟山起航,共计执行了110天的海上调查任务。科考队顺利完成了公海两个航段,并相继在斯里兰卡专属经济区和缅甸专属经济区开展了中斯与中缅两次国际合作海洋科考航次,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员无法在缅甸进行轮换、靠港期间自我隔离等多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印度洋上结友谊
中斯与中缅国际合作海洋科考航次无疑是“JAMES”计划的一大亮点。中方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需求,邀请斯里兰卡与缅甸科学家一同参与海洋现场调查,为共同关心的海洋生态问题同舟共济,在印度洋结下了深厚友谊。
中斯国际合作航次是我国首次在斯里兰卡专属经济区内开展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光学、沉积物以及水深等多学科综合海洋科考调查,双方科学家本着对季风与近海低氧的共同兴趣,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多要素多学科综合海洋观测,进一步理解斯里兰卡周边海域的缺氧范围与程度,并关注冬季季风暴发与移动路径等科学热点问题,为我国与斯里兰卡在海洋科研领域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缅国际合作航次调查区域主要在缅甸专属经济区内,囊括了孟加拉湾北部和安达曼海北部,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缅甸专属经济区内观测站数最多的中缅合作航次。本次调查采集的数据发现了缅甸近海存在缺氧现象的证据,通过开展近海近底层潜标、深海锚系潜标、化学多参数剖面、生物拖网、湍流仪观测、卫星跟踪轨迹的漂流浮标等多种方式的现场观测,持续推动双方在海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
未来,国际合作海洋科考航次将更加注重与相关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直属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在预案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要求预留较宽的时间范围;航次结束后,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发表,还需要更加务实的磋商。
国产调查设备放光彩
本航次有众多国产仪器设备得到应用。诸如国产“海翼”水下滑翔机、气象观测无人机、表面漂流浮标,以及剖面式漂流浮标Argo等,都在印度洋调查中成功获取了数据。
在海上气象观测领域,我国此前没有无人机海上气象调查的记录。调查期间,无人机的作业时间有限,本身自重较轻,而海上风速较大且风向变化较快,无人机的控制和降落成为难题。JAMES团队通过周密设计和反复试验,改变了多项无人机配置,成功地完成了40多架次起降和安全观测。
“海翼”水下滑翔机在本航次公海航段的50多天内,完成了对印度洋的“组团”观测。12套水下滑翔机累计海上工作500台天,航行距离1万多公里,完成了3千多个剖面的科学观测,获得了包括温度、盐度、浊度、含氧量等大量水文和生态资料,为我国在印度洋科考中同时布放水下滑翔机套数之最。
意外营救海洋生物
本航次,科考队员们还收获了许多意外之喜。
12月26日上午9时左右,2019年天象谢幕之作——日食奇观在印度洋上空如约而至,作业中的“向阳红06”船正处在日偏食覆盖的海域,科考队员们得以欣赏这一年度天象。
今年1月16日,正当“向阳红06”船结束中斯国际合作航次返回科伦坡时,四五头蓝鲸在航道上缓慢地游动,让队员们得以近距离观赏这种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
2月10日这天,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科考作业的“向阳红06”船,又偶遇一只被废弃渔网困住的太平洋丽龟。队员们立即开展营救,将这只体长近1米的大海龟捞上甲板,为其剪断渔网,并迅速放归大海。
本航次见证的种种自然奇观、邂逅的无数美丽生物,都让人由衷地感叹:万物有灵且美,它们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蓝色星球上的居民,也是人类永恒的邻居。